在充氨过程中,由于氨瓶口径小,氨瓶供液一般会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这时会造成压缩机吸气压力低,排气压力高的现象,因此在充氨时要随时注意温度的变化,不能太高。另一方面,由于蒸发器内液体过多,当储液器液位达到视镜2/3位置时,'就关闭充液阀,停止充注,进行试运行。
(2)充氟的操作方法根据充氟点的位置的不同,充氟的方法可分为3种。第一种是在储液器到膨胀阀间的管路上外接一个专用充注阀,这种方法与氨的充注方法基本相同,一般用于大型制冷系统的制冷剂充注。第二种是从压缩机的吸气阀多用孔道处充注,这种方法的充注速度较慢,主要适用于中小型制冷系统的充注。第三种是从压缩机的排气阀多用孔道处充注,也称为液体充注法,这种方法的充注速度快,但安全性较差,维修操作中不建议采用。下面为第二种充注方法的操作步骤。
1)准备好充氟的专用工具,如压力表、过滤器、制冷剂钢瓶及管路接口、阀门等。
2)准备好护目镜等防护用品,打开工作间的门窗,起动工作间的换气扇。
3)准备检漏用的肥皂水、卤素检漏灯或电子检漏仪。
4)将钢瓶放在准备好的磅秤上,用专用连接管路将钢瓶与压缩机的吸气阀多用孔道相连,如图2所示。接多用孔道的螺母暂不拧紧,先把钢瓶阀开启一点,让制冷剂将连接管中的空气冲走,随即关闭阀门,并把螺母拧紧。然后记录钢瓶的初始重量。
5)充氟试漏。旋开压缩机吸气阀的多用孔道,同时缓慢打开钢瓶阀,开始充注制冷剂。当整个制冷系统的压力上升到0.3-0.4MPa时,关闭钢瓶阀,停止充氟,用肥皂水、卤素检漏灯或电子检漏仪对整个制冷系统的所有管路接头、焊点、阀门等处进行检漏。
6)充氟试漏检查合格后,关闭冷凝器的出液阀或储液器的出液阀。起动制冷压缩机,此时制冷系统中的制冷剂就会被压缩机压成液态储存起来。当发现氟瓶的头部结霜,吸入压力接近0Pa时,就应更换另一氟瓶继续充注。当充注量达总充注量的90%左右时,停止充注。
7)将吸气阀全开,起动压缩机,打开冷凝器的出液阀或储液器的出液阀,使制冷系统进入试运行。在试运行过程中,要仔细检查制冷剂的充注是否充足,不足要补充足。正常后就可以卸下充氟管系,对制冷系统进行调节了。
(3)充注制冷剂的禁忌
1)切忌不做好安全防范措施就开始操作。
2切忌在空气不流通甚至密闭的场所进行操作。
3)切忌不区分制冷剂的种类而混用制冷剂充注专用工具。
4)切忌充注前不对制冷剂钢瓶进行查验。
5)切忌启闭制冷剂钢瓶阀门的速度过快。
6)充注过程中,对制冷剂钢瓶进行加热。
7)充注过程中,操作人员离开现场。
8)充注过程中,在操作现场同时进行其他操作,尤其是焊接等有明火的操作。
(1)充氨的操作方法
1)准备好充氨的专用工具,如压力表、过滤器、制冷剂钢瓶及管路接口、阀门等。
2)准备好防毒面具、口罩、橡胶手套等防护用品,打开工作间的门窗,起动工作间的排风扇。
3)准备检漏用的酚酞试纸。
4)如图1所示,连接好充注管系,并保持气密性,将钢瓶放在准备好的磅秤上,并将钢瓶底部抬高,与水平面成30。记录钢瓶的初始重量。
5)用真空泵对充注制冷剂的外部管系抽真空,并同时对制冷系统再次抽真空。
6)充氨试漏。开启氨瓶的阀门1,氨迅速进入制冷系统,随着氨充入量的增加,制冷系统内的压力逐渐上升,当压力上升至0.19M历时(注意不允许超过0.196MPa),关闭氨瓶阀门,停止充氨,然后用酚酞试纸全面检查整个系统是否漏氨。若发现有泄漏的部位,需要补焊时,应放出氨,补焊后,再进行气密性试验和抽真空的操作,然后再进行充氨操作。
7)充氨试漏检查合格后,可继续向制冷系统充氨。随着制冷系统压力上升,外部充注管系的挂霜情况将慢慢消失,氨瓶压力下降,当氨瓶内的压力与制冷系统压力相平衡时,就不能充氨了。这时需借助压缩机来实现充氨,此时要关闭制冷系统高低压之间的连通阀,同时关闭储液器的出液阀4或节流前的供液总阀3。
8)按正确的操作方法起动制冷压缩机,使氨通过制冷系统进入储液器,当发现氨瓶的头部结霜,充氨管系开始结霜或压力表指示接近0Pa时,说明瓶内的氨所剩无几,于是应关闭氨瓶阀门1及制冷系统充氨阀门2,更换另一氨瓶。然后重复以上的充氨操作方法,直至充注量为计算重量的90%时,停止充注,进行试运行。在试运行过程中,要仔细检查制冷剂的充注是否充足,不足要补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