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关于综合布线区域允许存在的电磁干扰场强的规定,考虑了下述因素:
(l)在EN50082-X通用抗干扰标准中,规定居民区/商业区的千扰辐射场强为3V/m,按lEC801-3抗辐射干扰标准的等级划分,属于中等EM环境。
(2)在邮电部电信总局编制的《通信机房环境安全管理通则》中,规定通信机房的电磁场强度在频率范围为0•l5MHz@5OOMHz时,不应大于130佃mV,相当于3•16V/m。
3•综合布线电缆与附近可能产生高电平电磁干扰的电动机、屯力变压器等电气设备之立保持必要的间距。
(1) 综合布线系统与干扰源的间距应符合表7-1所示的要求。
干扰源
|
与综合布线接近状况
|
最小间距(mm)
|
380V以下电力电缆<2kv.A
|
与线缆平行敷设
|
130
|
有一方在接地的线槽中
|
70
|
|
双方都在接地的线槽中
|
10
|
|
380V以下电力电缆2~5kv.A
|
与线缆平行敷设
|
300
|
有一方在接地的线槽中
|
150
|
|
双方都在接地的线槽中
|
80
|
|
380V以下电力电缆>5kv.A
|
与线缆平行敷设
|
600
|
有一方在接地的线槽中
|
300
|
|
双方都在接地的线槽中
|
450
|
注:l•当380V电力电缆之2kV•A,双方都在接地的线槽中,且平行长度之lOm时,最小间距可以是
lOmm。双方都在接地的线槽中,系指两个不同的线槽,也可在同一线槽中用金属板隔开。
2•电话用户存在振铃电流时,不能与计算机网络在同一根对绞电缆中一起运用。
3•综合布线系统应根据环境条件选用相应的缆线和配线设备,应符合下列要求:
(1)各种缆线和配线设备的抗干扰能力,采用屏蔽的综合布线系统平均可减少噪声2OdB。(2)各种缆线和配线设各的选用原则宜符合下列要求:
当周围环境的干扰场强度或综合布线系统的噪声电平低于表7-2所示的规定时,可采用UTP缆线系统和非屏蔽配线设备,这是铜缆双绞线的主流产品。
当周围环境的干扰场强度或综合布线系统的嗓声电平高于表7-2所示的规定,干扰源信号或计算机网络信号频率大于或等于3OMHz时,应根据其超过标准的量级大小,分别选用FTP、SFTP、STP等不同的屏蔽缆线系统和屏蔽配线设备。另外,表7-1要求的间距不能保证时, 应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
2基准电平的特征:l础z-4OdBm的正弦信号。
3工背景噪声最少应比基准电平小一l2dB。
》当周围环境的千扰场强度很高,采用屏蔽系统已无法满足各项标准的规定时,应采用光缆系统。
p当用户对系统有保密要求,不允许信号往外发射时,或系统发射指标不能满足表表7-3的规定时,应采用屏蔽缆线和屏蔽配线设备或采用光缆系统。
墙上敷设的综合布线电缆、光缆及管线与其他管线的间距应符合表7-3的规定。
注:当墙壁电缆敷设高度超过60oomm时,与避雷引下线的交叉净距应按下式计算确定。S≥0.05L式中,s为交叉净距(mm):「为交叉处避雷引下线距地面的高度(mm)。
综合布线电缆与电力电缆的间距要求,参考T忱庇队569标准制订,墙上敷设的综合布线电缆、光缆及管线与其他管线的间距要求,参考《工业企业通信设计规范》(GBJ42-81)制订。
4•综合布线网络在遇到下列情况时,应采取防护措施。
(1)在大楼内部存在下列干扰源,且不能保持安全间隔时:
0配电箱和配电网产生的高频千扰。
大功率电机电火花产生的谐波干扰。
荧光灯管,电子启动器。
电源开关。
电话网的振铃电流。
信息处理设备产生的周期性脉冲。
(2)在大楼外部存在下列千扰源,且处于较高电磁场强度的环境:
雷达。
无线电发射设备。
移动电话基站。
高压电线。
电气化铁路。
雷击区。
(3)周围环境的干扰信号场强或综合布线系统的噪声电平超过下列规定。
①对于计算机局域网,引入1O础z@60OMHz的干扰信号,其场强为lV/m;引入60OMHz@2•8GHz的干扰信号,其场强为5V/m。
②具有模拟/数字终端接口的终端设备,提供电话服务时,噪声信号电平应符合表7-2
所示的规定。
4)综合布线系统的发射干扰波的电场强度超过表7-4所示的规定。
注:A类设备,第三产业;B类设备:住宅。
5•综合布线系统采用屏蔽措施时,应有良好的接地系统,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保护地线的接地电阻值,单独设置接地体时,不应大于40@采用联合接地体时,不应大于lΩ。
(2)综合布线系统的所有屏蔽层应保持连续性,并应注意保证导线的相对位置不变。
(3)屏蔽层的配线设备(FD或BD)端应接地,用户(终端设备)端视具体情况宜接地,两端的接地应尽量连接同一接地体。当接地系统中存在两个不同的接地体时,其接地电位差不应大于lVr•m•s。
6•每一楼层的配线柜都应单独布线至接地体,接地导线的选择应符合表7-5所示的规定。
7•信息插座的接地可利用电缆屏蔽层连至每层的配线柜上。工作站的外壳接地应单独布线连接至接地体,一个办公室的几个工作站可合用同一条接地导线,应选用截面不小于2.5smm²的绝缘铜导线。
8•综合布线的电缆采用金属槽道或钢管敷设时,槽道或钢管应保持连续的电气连接,并在两端应有良好的接地。
9•干线电缆的位置应接近垂直的接地导体(例如建筑物的钢结构)并尽可能位于建筑物的网络中心部分。
10,当电缆从建筑物外面进入建筑物内部容易受到雷击、电源碰地、电源感应电势或地电势上浮等外界影响时,必须采用保护器。
11•在下述的任何一种情况下,线路均属于处在危险环境之中,均应对其进行过压过流保护。
(1)雷击引起的危险影响。
(2)工作电压超过250V的电源线路碰地。
(3)地电势上升到250V以上而引起的电源故障。
(4)交流50Hz感应电压超过250V。
12•综合布线系统的过压保护宜选用气体放电管保护器。
13•过流保护宜选用能够自复的保护器。
14,在易燃的区域或大楼竖井内布放的光缆或铜缆必须有阻燃护套;当这些缆线被布放在不可燃管道里,或者每层楼都采用了隔火措施时,则可以没有阻燃护套。
15•综合布线系统有源设备的正极或外壳,电缆屏蔽层及连通接地线均应接地宜采用联合接地方式,当同层有避雷带及均压网(高于30m时每层都设置)时应与此相接,使整个大楼的接地系统组成一个笼式均压体。
综合布线电缆与电力电缆的间距要求,参考T忱庇队569标准制订,墙上敷设的综合布线电缆、光缆及管线与其他管线的间距要求,参考《工业企业通信设计规范》(GBJ42-81)制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