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标准化体系
许多数据中心的运营商对自己的设备利用率并不是很了解,在账面上只能看到电费却搞不清楚具体的能源效率。所以建立一个标准化的优化体系也是优化数据中心的一个重要步骤。通过安装监控和管理工具,和基准进行比较,来确定设备{包括存储,服务器,电源,网络端口以及其他组件}的能源效率,从而确定具体的优化计划。
提高温度上限
始终让数据中心的环境保持在适宜的情况下对于保证数据中心处于最佳性能和延长硬件的寿命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不过,即使在现在,这也是一件很棘手的事情。美国采暖、制冷与空调工程师学会(ASHRAE)指出,数据中心所能承受的温度上限比传统意义上所能承受的温度好要高,适当的提高数据中心的温度上限能够使冷却所需要的能源支出大大降低。不过,提高温度上限所带来的风险也是显而易见的,过高的温度会严重影响设备的寿命。当然,如果建立一套严密的监测措施,对超过的温度和湿度发出警报,就可以将这一风险降低到最小,同时也节约了可观的成本。
配合业务需求
对于数据中心来讲,不管是节约成本还是提高能源效率,都是为企业服务的。所以,数据中心所确定的优化项目必须要符合企业的业务需求。另外,对于优化的项目,应该采用最新的,更加优化的组件和项目,而不是简单的将优化的项目进行对等互换。
重视冷却能力
冷却系统的优化无疑是数据中心优化的重中之重,冷却系统所消耗的电力不像服务器那样是不可避免的。优化冷却系统能够节约大量的能源,有太多的先进技术可以利用,来实现这一点。冷通道的遏制就是一个简单的例子。通过对冷却通道采取的一系列优化措施,使冷空气的冷却效率可以最大化从而提高冷却系统的能源效率。
冷通道气流遏制系统(CACS)通常部属于传统的房间级制冷环境中。传统的房间级制冷方式将整个机房作为热回风压力通风系统,通过机房地板压力通风系统将冷风送至冷通道。CACS将冷通道密闭,使得数据中心的其余部分成为一个大的热回风压力通风系统。通过密闭冷通道,数据中心内的冷、热气流得以分隔。
审视优化成果